于玲玲,女,1974年4月生,汉族,教育学硕士,副教授,赤峰人;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体育大学高访学者。中国健身气功八段、中国健身气功科学健身指导专家库高层次人才、国家级裁判、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内蒙古高校优秀教师,内蒙古全民健身智库专家。现任世界太极科学联合会副秘书长;内蒙古健身气功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学气功学会会员。
长期从事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训练和科研工作,主讲《健身气功》、《中华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课程。健身气功一流本科课程、体育养生教学工坊负责人。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主持自治区规划课题、人文社科重点等课题12项,参与20项;科报会获奖论文19篇,编著教材4部,著作1部;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4项、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健身气功个人五禽戏冠军、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全国体育大会、健身气功竞赛功法、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锦标赛团体、个人冠亚季军、二等奖、三等奖等成绩20余项;受聘执教内蒙古自治区健身气功代表队,获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团体冠军,第14届全运会二等奖,个人赛冠亚军成绩。
长期从事健身气功和社会体育健身指导等社会工作,受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委派多次担任全国健身气功师资培训、内蒙古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裁判员认证培训等主讲教师。随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赴海外推广中华传统养生文化;参与编写《健身气功教学指导教程》和《健身气功管理办法》评审;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运“迎冬奥 向未来”国际健身气功风采展评审。以专家身份协助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内蒙古健身气功协会深入全区各盟市指导培训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5千余人次;多年担任国际、国内、区内健身气功竞赛裁判、裁判长工作,选调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3届、14届运动会裁判,担任全国健身气功竞赛功法交流赛、站点联赛、高校锦标赛、15届全运会预赛、首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健身气功比赛等裁判长工作。

李文厚,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9月,民族:回族,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职务:教研室主任,籍贯:呼和浩特,毕业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
工作情况:担任本科公共体育轮滑、武术、网球教学工作,本科校园组武术套路训练工作,以及研究生指导工作。
科研情况:主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两项,校级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自治区级和校级课题十三项,编写关于轮滑和武术方面的著作三部,教材一部。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核心论文1篇,省级期刊发表论文7篇
获奖情况:
2019年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爱岗敬业先进个人”。2020年评为内蒙古师范大学“我最喜爱教师”。
2024年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
2019带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获得本科组女子太极剑第一名,女子太极拳第三名。
2023年带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套路比赛,获得本科组女子太极剑第一名,男子太极剑第一名,获得女子太极拳第三名,获得男子太极拳第二名,男子枪术第三名。
2024年带队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武术锦标赛获得男子超级组长拳第一名,刀术第一名。

额尔敦朝格图,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式摔跤国家级裁判,1975年3月出生,1998年7月至今一直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工作,现任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蒙古族传统体育、搏克传统文化研究,近几年出版《搏克》 ;《搏克传统忌讳研究》等六本专著和教材,立项了《内蒙古地区蒙古族青少年搏克运动员体质特征的研究》等三项省级课题七项厅级课题,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内蒙古地区搏克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等数篇学术性的论文。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搏克、中国式摔跤、民族传统体育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并承担学校田径投掷项目和摔跤项目的训练工作,在全国大学生中国式摔跤比赛和自治区大学生搏克、中国式摔跤比赛多次获得了冠军。

张建强,副教授。 1999年毕业留校任教,在锡盟下乡援教1年。在体院担任拳击、散打、跆拳道、脚斗士、游泳、滑冰、轮滑、器械健身、体能训练、太极拳,武术普修、武术专修等12门课程教学。担任班主任工作13年,4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1次三育人先进个人的奖励,4次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2020年获得第二届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技能大赛(本科组)二等奖。2008年开始带队参赛,脚斗士队获得16个全国冠军,为我校获得“脚斗士杰出贡献奖”、”全国脚斗士运动培训基地”,千人脚斗士大赛获得基尼斯之最(576对)。参加全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获得3个亚军。全国举重比赛获得15个全国冠军。全国速滑获得第五,全区获第三。全国射箭比赛获得7次男团、女团、混双冠军,6次个人冠军和11个亚军。全区大学生武术比赛获得5个冠军6个亚军。多年来我获得过7次全国优秀教练员,1次全区优秀教练员的称号。同时本人也专研射箭技术,代表我校从2017年获得中国箭王争霸赛第四名开始,2018年获得全国传统弓射箭比赛个人冠军,全国大学生射箭比赛传统弓教工男子组全能冠军, APCC冠军联赛获得个人亚军, ACAC射箭俱乐部比赛获得男子传统弓铜牌。2023年6月28日青海尖扎县2023年第七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活动,层压弓竹木箭60米三角靶冠军。2023年7月2日青海刚察县,第8届中国青海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层压弓竹木箭50米122环靶冠军。2023年7月9日石家庄,2023年中国箭王争霸赛(分站赛),男子传统弓个人冠军。在全区、全国散打和拳击项目的裁判,工作了十年。其中担任2届全区全运会武术散打裁判长。多次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主持校级课题一项,师大学报发表论文2篇,检索论文3篇,其他期刊论文5篇,多次参与国家级课题。排名第五教材《大学体育与健康综合教程》一部,排名第一著作《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发展与项目实践》一部,排名第五著作《传统武术与健身》一部 一直从事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区体育教师培训的教学工作。本人是武术散打六段,跆拳道黑带三段,传统弓全国冠军、中国体能训练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级散打裁判员、拳击国家一级裁判员、健身教练员、水质监测员、红十字会救护员。

乔小宁,男,汉族,1970年1月28日出生。(1990年—1994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系学习。1997年七月进入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从事基础体育教学工作。教学科目包括:田径、篮球、排球、武术、足球、游泳、滑冰课等教学。(1998年~2001年)从事校园组的普通高校男子篮球队的训练工作,取得了高校体协举办的内蒙区高校篮球联赛男子组第三名的好成绩和优胜奖励。
2014年至今从事高校健身气功的基础教学工作,同年取得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颁发的社区健身气功一级培训员证书。健身气功教学科目包括:健身气功大舞、健身气功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马王堆导引术等教学工作。
科研方面:《从高校体育课程目标视角析健身气功课程设置—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为例》发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学版(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7月。《高等院校学生体质干预基础上的课内外一体化显性课程改革研究》获得内蒙古师范大学第十三届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奖时间2017年11月。《基于大学生体质干预的体育课程改革—显性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探索》获2018年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授予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2018年4月。

孟和宝力格,性别:男,出生年月:1975年12月,民族:蒙古族,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籍贯:内蒙古赤峰,毕业院校:天津体育学院,工作情况:担任柔道与摔跤、健身健美、拳击课。

汪雅蓉,性别:女,出生年月:1996年11月,民族:汉族,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职务: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学与科研办公室副主任,籍贯:内蒙古呼和浩特,毕业院校:本科毕业于上海体育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工作情况:任教以来,主要教授《武术普修》、《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课程,科研情况:2022年主持省级重点课题一项,获奖情况: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青年组三等奖。

图/文:教研室老师 编辑:杨树波 初审:杨树波 复审:李凤新 终审:韩武 李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