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学院概况师资队伍 → 正文
阅读新闻

体育学院教授师资队伍介绍

[日期:2025-03-11 ]

 李凤新,男,1969年12月,汉族,硕士研究生,三级教授,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辽宁省朝阳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兼任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体育管理学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专家委员会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指导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主任,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内蒙古体育社会科学主任委员。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草原丝绸之路背景下“那达慕”文化传播及融合的发展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弓马”文化“丝路”传播及国家文化认同的研究》》项目2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完成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体育教育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表论文50余篇,其中发表在体育类C刊13篇,被SCI收录1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先后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三等奖4次、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次。承担研究生《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和本科生《运动训练学》等课程教学,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全国高师优秀教练员,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教师。

高娃,女,蒙古族,教授,1966年12月出生,硕士生导师。

1990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系留校任教,2005年5月任体育学院副院长,2018年任体育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民族体育专委会理事、中国老年运动健康研究会理事、内蒙古足球协会执委,被聘为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和蒙古国教育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讲的研究生课程“蒙古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实践”入选学校精品课程、本科“体操”课程入选自治区一流课程;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9项,参与课题12项,正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1项、内蒙古民委课题1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ISTP收录1篇;获省部级奖项4项,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社科三等奖2项。


满喜,男,蒙古族,1978年8月生;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内蒙古体育局亚高原训练监控重点实验室特聘专家。所承担的本科教学有:《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多媒体与课件制作》等;承担的研究生教学有:《运动生物力学实验》、《体育统计与spss》、《Origin软件操作》等。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内蒙古教育厅社科项目1项,内蒙古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项目8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三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编著2部。多次参加国际生物力学及中国运动生物力学会议。曾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五、六、七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2016-2017年度爱岗敬业先进个人,2021-2022年度优秀教师。

李旭辉,男,1978年11月出生,汉族,硕士,2002年硕士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 2013年任硕士生导师,2019年晋升为教授。2012年晋升羽毛球国家级裁判员,中国羽毛球协会裁判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羽毛球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委员,羽毛球运动水平等级评定一级考评员,内蒙古体育教育学会理事。

为本科生讲授羽毛球专项课程和研究生羽毛球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论文写作与指导等课程。

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FTO基因多态性与不同民族肥胖个体对有氧运动减肥效果的影响及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2周有氧运动对FTO不同基因型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及糖、脂代谢影响的对比研究》等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索引1篇, SCI索引 2篇,ISTP 索引2篇,主编著作3部。

贾佳,男,1984年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运动系主任,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兼任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研究会常务理事,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国田径协会“E、D级田径教练员讲师。

工作情况:2005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并留校工作至今,承担本科生“田径普修”、“田径专修”、“专项训练”、“体育竞赛学”、“体育赛事组织实践”专业课程,和硕士研究生“田径专项运动教学训练理论”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组织本科生专业见习、专业实训、专业实习、专业研习等教学工作。主持的《田径专项训练》课程于2022年获评校级一流建设课程,指导学生在2012、2017、2021、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学生运动会、学生运动会、学生(青年)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运动会中,获冠军两次、亚军一次、季军两次、第四至第八名40余次,创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田径投掷项目最高纪录20余次。

科研情况:主持参与省部、厅局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编著学术著作5部,参加全国、全区论文报告会获奖20余次。

获奖情况:2010—2011年度、2014—2015年度、2019—2020年度获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班主任”,2010年获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运动会获“优秀教练员”,2019年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获“优秀裁判员”,2006年至今多次获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优秀裁判员”“优秀教练员”称号,2024年获内蒙古师范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张军,性别:男,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67年3月,籍贯:辽宁省抚顺市。

1.工作情况:1990年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1990年任教于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2002年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班结业。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教研室主任。2012年晋升为教授;2014年与抚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2020年任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2022年-2023年任体育学院公共体育系主任。2021年6月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1999年考取国家级足球裁判员证书,执法全国比赛,2000年至今,执法全国教育部校园足球联赛,2002年至2014年执法全国职业联赛(中超、中甲、中乙),2015年至今担任中国足协职业联赛裁判监督、中国足协裁判员技术讲师、全国及辽宁省校园足球骨干体育教师专项培训讲师。2018年担任辽宁省足协裁委会副主任、辽宁省校园足球裁委会副主任、2020年担任内蒙古足协裁委会常务副主任。

2.教学成果: 承担专科《足球》、《足球裁判法》、《游泳》、《速滑》、《牵珑球》、《田径》、《体育史》、《羽毛球》、《跳绳》、《毽球》及本科生《足球》、《足球裁判法》教学工作,承担硕士研究生足球课程。从教35年,为国家培养出数百名国家级、千余名国家一级、二级足球裁判员。

3.科研成果 :从教30多年来一直从事足球及足球裁判法、足球裁判员培养、体育教学与管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编著2部、副主编5部、编著编委及分部主编1部、编委2部,完成教材副主编1部;发表论文28篇,其中国家级5篇,省级23篇;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4项、市级3项;2002年《克雷默足球训练观点及方法》获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三等优秀论文、2008年《肌肉锻炼》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

4.获奖情况: 1992年被评为抚顺市一等优秀体育课;1992年获市优秀体育教师;1999年获校教学新秀;2002年获校教学优秀奖;2003年获校优秀教师;2003年获校优秀课教师;2000年-2010年每年都获得全国中学生及大学生足球比赛的“体育道德风尚奖裁判员和优秀裁判员”;2007年获抚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科带头人”、“我心中的好老师”;2009年获校优秀教师;2008年、2009年获辽宁省优秀裁判员;2011、2012、2013年获全国足球超级联赛优秀裁判员;2018年校优秀教师;2018年、2019年辽宁省足协特殊贡献奖;2019年辽宁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优秀裁判员”;2018年获内蒙古足协个人突出贡献奖;2019年获内蒙古足协优秀裁判员讲师;2020年获内蒙古足协人才培养贡献奖;2023年获内蒙古师范大学第三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个人(团体)二等奖。多次登上中央、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市电视台,接受媒体的采访。

11BD96

姜晓珍,女,1971年11月出生,蒙古族,硕士研究生,教授,毕业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系。工作情况:1994年毕业留校任教,硕士生导师。田径国际级裁判、冬季两项国家级裁判,残疾人田径国家B级裁判员、国际田联一级讲师,中国田径协会E、D级田径教练员培训讲师。现任中国田径协会路跑竞赛专项工作组专家,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裁判部委员、内蒙古田径协会副会长和裁委会主任、内蒙古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总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科研情况:曾主持和参与课题多项,论文曾在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伦敦奥科会和世界体育社会学大会等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并参与编写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高教版《田径》和《田径运动》教材。

执裁经历:曾担任全运会、残运会、亚运会、亚残会、世界越野锦标赛、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军人运动会、青奥会,以及系列全国和自治区田径比赛和马拉松赛事执裁工作,并在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冬季两项、越野滑雪赛项目上担任执裁。

108734

图文:各位老师    编辑:杨树波    初审:杨树波    复审:李凤新       终审:韩武  李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