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由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主办的学术讲座在学院多媒体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忠伟担任主讲嘉宾,以“高校教师的科研之路”为主题,围绕新时代高校教师科研工作的意义、方法与路径展开深入探讨。体育学院教师和研究生代表百余人到场聆听,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讲座伊始,赵忠伟教授从国家战略需求与高等教育发展角度切入,系统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必要性。他指出,科研不仅是高校教师学术生命力的体现,更是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科发展、反哺教学创新的核心动力。面对体育学院即将申博的背景,教师更需以科研为抓手,立足学科前沿,回应社会需求。
针对“如何做学术研究”这一关键问题,赵忠伟教授结合自身主持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课题的丰富经验,分享了从选题凝练、方法创新到成果转化的系统性策略。他强调,学术研究需注重“问题导向”,扎根学科特色,尤其应关注民族传统体育等领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同时,他建议青年教师善用跨学科视角,通过团队协作与学术交流突破研究瓶颈,并现场展示了其团队在北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为听众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本。

围绕高校教师普遍关切的“教学与科研平衡”难题,赵忠伟教授提出“教学科研一体化”理念。他以自身的学术经历为例,指出科研是教学持续努力的系列成果,是教学工作的深度思考和拓展提升,强调教学实践能为科研提供鲜活问题,科研成果又可转化为教学资源,二者相辅相成。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赵忠伟教授在讲座最后环节聚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要点,从选题价值、论证逻辑、团队构建到形式规范逐一剖析。他结合评审案例,提醒申报者需精准把握政策导向,注重前期成果积累,并避免“大而空”的研究设计。
赵忠伟教授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体育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其学术成果曾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讲座中,他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学术积淀,更以“科研服务社会”的情怀感染了在场师生。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李凤新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本次讲座为学院教师指明了科研方向,对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培育高层次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讲座立足学术前沿,内容翔实、案例生动,为高校教师破解科研困惑、实现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除讲座外,赵忠伟教授还与拟申报2025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体院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针对教师提交的申报书初稿,逐份审阅并提出修改建议,从选题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研究框架的逻辑性到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进行全方位诊断。参与指导的教师纷纷表示,赵教授的建议针对性强,为后续修改提供了明确思路。
文/图:孟欣欣 编辑:杨树波 初审:孟欣欣 复审:李凤新 终审:韩武 李凤新